人群中那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,比旁边人高出半头,身材瘦削肌肉紧实,格外引人注目。

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明军的队伍,脸没有任何表情,显得很是沉着冷静。

虽然他衣着普通,但常封凭直觉可以确定,他绝不是个简等闲人物。

“老乡们好啊,有本大人在,绝不会让大同的百姓受欺负!”

常封下马假装和百姓亲近握手,实际是想自然地靠近那个年轻人。

“阁下仪表不俗,将来必定能成大事。”

“现在在那儿高就啊?”

高就?年轻人闻听此问,羞愧地低下了头。

就自己这身打扮,看肤色和手老茧,跟普通农民差不多,能有个屁的高就!

见总兵大人如此抬举自己,他不敢怠慢,当即拱手回道。

“在下李鸿基,山西米脂人,之前曾是银川的驿卒。”

说完他叹了口气,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:“这两年欠了些债,不得已出来讨生活。”

常封听了就是一愣,被裁的驿卒,还山西人?

等等!

闯王李自成好像就是山西米脂人吧,难道是他的本家兼同行?

会有这么巧的事情?

“大同现在广招贤良,你就到我麾下效力吧。”

在驿站待过,肯定对养马特别熟悉,大同骑兵这么多,留下管理马匹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不管是不是李自成,都有必要收拢过来。

唉,崇祯真是个糊涂蛋。

全国驿卒好几十万,说裁就裁了,有种倒是把那些无能还贪腐的昏官给裁了呀!

这个叫李鸿基的年轻人立即单膝下跪拱手拜道。

“大人不弃,在下愿意追随效力!”

常封笑着把他拉了起来,随后就在后勤安排了一个管马的差事。

古代战马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,安排他管马不算是怠慢,跟玉皇大帝打发孙悟空当弼马温不是一回事儿。

回到大同以后就到了夏季的尾声了,北方的天气变化极快,秋天一眨眼就成了冬天。

之前种植的新作物也到了收获的时候。

常封抽空去周边农村看了一下,产量相当不错,尤其是土豆,既能当菜又能当主粮,深受老百姓欢迎。

官府还派出了专人教他们如何挖菜窖存储,以避免在冬天冻烂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