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
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
关于君子,小小稚童诸葛亮理解得相对透彻。

“在亮看来,君子威而不猛,忿而不怒,忧而不惧,悦而不喜。”

这是诸葛亮对君子的内心定义。

君子作风,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,遇到不平之事,看得很淡。

甚至不屑于计较。

“圣贤之书里,对于君子的界限和标准很多。”

“但没有一个人,能够成为完美的君子。”

诸葛亮这一番回答。

当场让李儒、程昱两人欣喜不已。

“真乃美玉也!”

“若是加以雕琢,不敢想象。”

两人都认为把诸葛亮送进官学里面,简直是浪费了这等资质。

“不如将其带到王府里,你、我、文和三人。”

“加以教导。”

“未来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
程昱看着诸葛亮,越看越是喜爱。

恨不得肋生两翼,带着诸葛亮飞回开阳县。

这时候。

诸葛玄遣完送信之人,回到府。

见到了李儒、程昱一行人。

得知他们来自琅琊王府之后。

诸葛玄当即请众人到大殿里落座。

茶水三巡过后。

李儒也不过多废话。

直接说要带走诸葛瑾、诸葛亮两兄弟,到王府深造。

“王爷点名要见两个侄儿?”

诸葛玄大惊。

没想到琅琊王要把两个侄儿带到王府里培养。

“何不等家兄信件从泰山郡传回,到时......”

诸葛玄话还没说完。

程昱便摆手道:“到时直接往开阳这边即可。”

不由分说。

李儒当天就带走了诸葛亮。

至于诸葛瑾,则在次日游学回到城中时。

被留守在城中的程昱带走。

沂水江畔。

王府众人休整一会。

马车边,十一岁的诸葛瑾,爱不释手地阅读着程昱扔给他的一本兵书。

而四岁多将近五岁的诸葛亮,则不断询问着李儒和程昱。

关于开阳县的一切。

在得知刘宇执行新政,把豪强田地均分给城内外民众的时候。

诸葛亮追问:“士少而民多,地皮有限。”

“长此以往,田地定然不够分。”

“届时该当如何?”

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。

但李儒、程昱只是拍拍诸葛亮的肩膀,笑而不语。

小小诸葛亮强忍着疑惑,随着队伍回到了开阳县。

也见到了琅琊王刘宇。

同时也问到了之前的问题。

他想知道琅琊王会如何回答他......

本章已完 m.3q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