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汉王朝,自建国以来便饱受匈奴侵扰之苦。那匈奴铁骑,如呼啸的狂风,时常越过边境,烧杀抢掠,让大汉百姓苦不堪言。
如今到了汉武帝时期,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决心一改往昔的绥靖之策,倾全国之力,发动一场对匈奴的最大规模反击战。自此,整个大汉帝国都被卷入到这场宏大战争的准备旋涡之中。
一场大型战争,持续时间短则数月,长可达数年之久。在这漫长而又充满血腥的日子里,无论是运筹帷幄的将帅,还是冲锋陷阵的士兵,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这种高强度的压力,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。士兵们长时间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作战,风餐露宿,体力消耗巨大。许多士兵因劳累过度而倒下,再也无法站起来。而对于将帅来说,他们不仅要指挥战斗,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,精神上的疲惫更是难以言表。
此外,粮草等各种资源的供应也是战争中的重中之重。所谓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没有充足的粮草和物资支持,军队将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。在战争中,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都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逆转。因此,一场大型战争,不仅是实力的较量,更是对各方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。
因此一场战争筹备正在迅速进行中,军队的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。朝廷一声令下,大规模征兵的号角在大汉的每一寸土地上吹响。全国各地的青壮年热血沸腾,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,投身到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来。
为这场战争的胜利,苏家也筹备已久。从兵器的精心改良,到御马三宝的精妙创造,每一项成果都如同熠熠星辰,为大汉军队的战力提升带来了质的飞跃。
锋利刀剑可破敌甲,远射弓弩拓展攻击范围,坚固铠甲提供可靠防护。朝廷设严格质检制度,不合格兵器不论成本一律销毁重造。
在战争中,马匹堪称关键战略资源,这也正是大汉与匈奴的显着差距。匈奴骑兵仰仗着优良战马,于战场肆意纵横。尽管御马三宝的出现,尚不能使汉朝骑兵实力全面超越匈奴,却极大地缩短了双方在这方面的差距。
云王府内,书房静谧。苏昭临虽然须发已见花白,身形却依旧挺拔。他面前还肃立着两人,一个是气质儒雅、执掌太学宫的苏明澈,另一个则是英姿飒爽、刚获封车骑将军的苏明翊。
苏昭临端坐在椅上,目光沉静而深邃,他看向苏明澈,嗓音低沉而平稳地说道:“明澈,这场大战结束后,我这把老骨头怕是要去见你祖父了,不必悲伤,我们还会见面的。待我走后,你也就继任云王之位。
这些年家族里里外外的事务你都打理得井井有条,该熟悉的也都熟悉了。你要记住,苏家守护的是这天下的百姓,而不是一朝一姓。”
苏明澈垂首,眼中闪过一丝悲戚,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,他恭敬地说道:“父亲,孩儿知道了。”
苏昭临随后将目光转向苏明翊,缓缓说道:“明翊,不久之后你随我一同出征匈奴。此番我们准备周全,这一战必定大胜而归。待到凯旋,若陛下相问,你如实禀报便是,无需有任何隐瞒。”
苏明翊微微皱眉,向前一步,脸上满是困惑之色,说道:“伯父,明翊实在不解。虽说此次大战咱们筹备已久、准备充分,可那匈奴骑兵素来以迅猛剽悍着称,其机动性极强,来去如风,咱们真能有十足的把握取胜吗?”
苏昭临目光深邃,看向苏明翊,语气沉稳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:“此事,待日后你自会明白。接下来,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,那是苏家能够屹立不倒、不惧任何势力的关键所在。”
言罢,他缓缓抬起手,手中紧握着苏家传承玉佩。那玉佩温润古朴,似有微光在其纹理间流转。苏昭临轻轻一挥玉佩,刹那间,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弥漫开来,将三人紧紧笼罩。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